肾是先天之本,生命之源。养生最先就要养肾,养肾就是养人的命根子。
当今社会,人们向往自然,关注生态,重视养生保养,追求健康长寿。由温饱社会跨步小康社会,长寿是很多人的追求,且不去论古时皇家贵族对道家仙丹的崇拜,就是现今平常的老百姓,又有哪个不想长寿呢?其实,想长寿和做经商有个共同的特点,就是得有本钱。而肾被誉为人体“先天之本”,承载着人体的元气,即所谓精气神,是上天赋予每个人健康的“本钱”。肾精的充足与否,决定了人是不是能长寿。所以,想要健康长寿“颐养天年”,就要学会保养先天之本肾。
《黄帝内经》指出,衰老源于肾虚。肾气盛则寿延,肾气衰则寿夭。它认为,人的生、长、壮、老、死与肾气的盛衰有密切关系,可以说,人体的虚弱与衰老,主要在于肾气的强弱。那么,肾气又是从哪来儿的呢?
在中医理论中,肾藏先天之精,为人体的生命之源,肾精化肾气,肾气又分阴阳,肾阴与肾阳能促进和协调全身脏腑的阴阳平衡,所以肾又称为“五脏阴阳之本”。人体的生长、强盛、衰老都是由肾中精气来决定的。阴阳是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,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。中医认为,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基础,阴阳平衡则健康,反之则生病。人要达到健康的状态,就必须从身体和心理的各个层面保持平衡。但是,真正决定人体阴阳平衡的则是人体的先天之本肾。
现代行为科学和现代医学的研究也证明:人体随着肾动力的成熟而发育成熟,随着肾动力的减退而步入衰老。人的一生中体力、精力最为旺盛的时期也是肾动力的充沛时期。所以说,肾动力强则体力壮、精力旺,二者密切相关。这里的肾动力,实际上就是中医理论中所讲的肾气。
现代医学研究认为,肾动力由肾力活性因子构成,决定着人的体力、精力及整体健康状况。也就是说,人体中肾力活性因子含量充足,人的肾动力就充足,身体就健康,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,双目有神,精力充沛,身体健康;相反,人体中肾力活性因子含量不足,人的肾动力就会不足,精力就差,肌体就会出现“阴阳失调”现象,出现尿频尿急、腰酸膝软、神疲体倦、记忆力下降、脱发早衰等现象。
现代医学还指出,肾力活性因子分为两类:一是人体通过自我生理过程产生肾力活性因子;二是从外界摄入从而增强肾动力的化学因子。未成年人处在肾动力自我完善阶段或肾动力充足阶段,能够通过自我生理过程产生的肾动力满足生理和生长需求。而成年人由于生理、年龄等原因,肾动力已大大衰弱,同时,神经、内分泌、泌尿及生殖系统的机能也随之开始减退,加之现代生活节奏快,竞争激烈,以及劳累过度和精神压力增大,体力、精力消耗过多,免疫力下降,必然导致肾亏,进而导致阴阳失调,于是衰老便开始出现。
那么,如何预防和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?及时科学地从外界摄取相应的、能迅速持久地产生肾动力的物质,即肾力活性因子,提高人体肾动力,以维持人体阴阳平衡,长久保持旺盛的精力、体力及免疫力,就可以抗击衰老,延年益寿。
《黄帝内经》将“精”分为两类。一类是广义的,只要是维持人的生命健康活力是最基本的物质都叫精,包括精、血、津液等等。第二类是狭义的、更具体一些,主要是指肾精,特指主管人的生殖、生长发育的精微物质。“精”的来源有两个,一个是先天的,是从父母那里遗传下来的,是秉承于父母的,它在整个生命活动中起到了“生命之根”的作用。一个是后天的,也就是人出生以后吃的食物,喝的水,叫水谷精微,这是一种营养物质。先天之精需要不断地有营养物质补充才能保证人的精不亏,才能发挥其功能,才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,这种物质就是后天之精。所以,一个人要健康、长寿、最关键的就是要养精,既要保住先天的肾精,又要调养后天的水谷之精。
人的生长、发育、壮盛、衰老的全过程,主要是由肾精及肾气所决定的。人人从幼年时期,直到青年时期,肾的精气一直处于上升时期,过了青年时期,从中年、壮年逐渐到老年,肾的精气开始逐步削弱下来,这样就可以把它画成一个正弦曲线的样子。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人在青年时期,肾精气达到最高峰,人也是最有活力、最有精神的时期,所以人在青年的时期感冒了不吃药,扛一扛就过去了。人的生长发育主要靠肾来维持,一个人从生下来开始到他的童年、少年、青年、壮年,直到老年,实际上就是一个肾中精气盛衰的过程。
肾精在人体内不断地消耗,又不断地得到补充和滋生,维持了人体的生命。一个人的健康程度怎样,这要看人体内的肾精是否充足,也就是说,肾精直接影响着人的健康和生命。正如唐代孙思邈所言:“精少则病,精尽则死”。“精”是生命之根,精壮就神强,神强才能益寿。所以,保精补精是养生的关键。
在我们的饮食当中,要多吃养精的东西,比如黑芝蔴、黑豆、山药、核桃、芡实、莲子、还有地黄等。平常多吃这些食物不仅有利于延年益寿,强身健体,而且有助于治疗遗精、早泄等。